法制晚报 李志豪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最近有一款作弊手表在网上热卖,这种手表可储存大量图文资料,还附有紧急按钮,随时转换成普通表面以掩人耳目。生产该手表的公司甚至在亚马逊上打广告称该手表是“为考试作弊特制”。

报道称,英国教师抱怨作弊手表为一些学生提供了考试中的不公平优势。巴斯市蒙顿康学校副校长乔·西德斯已向英国广播公司提醒过这种手表 “隐藏市场”的规模所能造成的影响,并表示它会诱导学生作弊,严重影响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外媒曝光

“专为作弊”而设计 功能大隐蔽性强

报道指出,最近,英国有一款作弊手表在网上热卖,作弊手表不仅仅在亚马逊能买到,在eBay上也有销售。登载在亚马逊网站上的手表广告声称他们是“专为作弊”而设计的,而另一个广告承诺称,此类手表“可在手腕上直接查看笔记,是考试的绝佳秘密武器”。

亚马逊上的这款手表有4GB的文本文件或图片的电子存储空间,文件或图片内容可在手表的屏幕上显示。如果按下“紧急按钮”,手表屏幕会立即切换到传统电子表的时钟页面,手表上其他的按钮也会被禁用。今年,作弊手表出了新款,拥有8GB存储空间,可以保存视频文件。营销广告称,此类电子表“易学”且可与微型无线耳机兼容。

销售情况

亚马逊、eBay有售

名称中标明“作弊”

亚马逊网站上的这一款电子表,在美国以61美元(约合人民币398元)的价格出售,可以运往欧洲。英国市场上也对一款售价为44英镑(约合人民币406元)的作弊手表进行广告宣传,该款手表是通过一个美国卖家进行销售的。eBay也在对作弊手表进行广告宣传,可在网上直接从零售商处购买。

记者注意到,在亚马逊上,除了报道中的这款作弊手表,同时还有作弊计算机、作弊蓝牙耳机、作弊眼镜,以及可储存信息的“作弊笔”等工具。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商品的卖家往往毫不掩饰,在商品的名称中就标明“作弊”字眼。

学校担忧

作弊设备市场很大

学生成绩真实性存疑

网民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Facebook上的留言显示,使用智能作弊手表的不诚实行为已经影响了考试。一名网友说:“每次考试时,我们的微生物学教授都会进行一次手表检查。如果不是老式手表,学生就必须取下来,放进手机收纳盒里。”

考场规则应禁止携带能隐藏文件的智能手表或电子手表等电子设备入场。巴斯市蒙顿康学校副校长乔·西德斯联系了英国广播公司,并其发出警示称,小型可穿戴设备的流行可成为 “管理者的噩梦”。他说:“我认为这类设备的隐藏市场很大,而在亚马逊销售的只是冰山一角。”

西德斯副校长说,出售这些物品的商家是很不负责任的,携带作弊物品进入考场会给学生本身造成很大压力,而且这些学生可能被抓住并被取消所有考试的资格。他希望考试委员会对此采取强硬立场,向提供此类设备的企业发出挑战。同时,西德斯也对考试结果的真实性表示担忧,他认为如果此类设备广泛流通使用,那么考试结果的真实性应受到质疑。

英国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代表考试委员会表示,学校应该告诉学生“在考场什么是允许的,什么不是允许的。学生一经发现用任何手段进行作弊,比如用这些手表,将会被通报至评奖组织,其成绩将会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学生被取消该科考试的资格和所有科目的考试资格”。

网络评价

使用手表“不诚信”

背离学习和考试意义

记者在亚马逊英文官网输入“cheating watch”(作弊手表)字眼,搜索结果就是作弊手表,销量最高的手表目前已经收到了9个评价,而最高价的作弊手表的价格为65.02美元(约合人民币423元)。

记者点开了评论数最高的一款标榜拥有8GB内存、具有FM收音机功能和MP4播放功能的智能手表。记者发现,该商品的评分仅仅为2.9分(满分为5分),仅有一个消费者给它评了5分,评论写的是:“我的王牌手表帮我通过了MACT(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医学院!我来了!”

其他评论却普遍在批评这种手表的“不诚信”,一位顾客留言说:“一个学生花上50到60多美元买下这样的产品,学会了欺骗老师。他们在考试时,注意到的东西不是试卷上的题目,而是手腕上的手表。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学习是非常不诚信的,也让人感到心寒。”

另外一名消费者也评论说:“这样一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行为是可耻的,一个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自己花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时间来取得成绩,使用这款手表作弊的学生完全背离了学习和考试的意义。”

家长说法

生产、贩卖者最可耻

建议加强监管

对于作弊手表,一位学生家长是这样评论的:“我觉得这件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商家和网购平台那里,孩子们年纪还小,他们不懂得其中的利与弊,只是为了一时的考试成绩而选择购买这些产品。我觉得最可耻的还是生产、贩卖这些产品的商家,他们明知道生产、贩卖这些产品可能带来的恶果,但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更让人感到愤怒的是,他们还在产品名字上直接标明‘作弊’这样的字眼,这不仅仅是一种嚣张的行为,更是他们低劣素质的表现。”

这位家长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自己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于网购平台和生产厂家的监管,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各个网购平台也应该加强对于本平台内商品的监管,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来源:电商报 http://www.iecnews.com/B2C/2016/0316/41623.html